东坪镇:群“人”荟萃 勾绘乡村振兴新“红”图
作者:李卓军 刘千慧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23-03-22 17:47     信息来源: 东坪镇     浏览数:

行走在东坪镇马渡村上,“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……”的乡村面貌写照越来越常见,这得益于村民代表积极参与破解基础设施建设、乡土人才培养、红色资源开发等难题,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共同发力、主动出击,身体力行同参与、奇思妙想共规划、奋不顾身齐建设,让“美丽乡村”与“人”环环相扣。

闻民声、集民智,用活“村里人”。“村里人”是走好乡村共富路的主人翁,更知“村里事”,更晓“家里情”,也最关心自己乡村的发展建设,村民代表作为“村里人”,积极到群众中找办法、找经验、找灵感,让“土方子”变成“金点子”。“咱们村的水管铺设可不能毁了新修的伊廖公路啊。”“如果在伊廖公路上施工,会影响我们日常出行呀。”2月16日,金堂组、黄金组的屋场会上,村民们围坐一团,你一言我一语,热议村里的水管建设工程。最后,采纳了村民意见,决定水管改道,沿着槎溪铺设,同时清理河道砂石,建好防护堤。3月20日,在金堂庵水毁河堤现场召开屋场会,讨论修复水毁河堤相关事项,在村民代表的带领下,村民自发采取投工投劳方式进行修复。村民代表何志伟帮着易地搬迁户料理丧事,作为村干部唐启容的丈夫,这也是何志伟第一次从幕后走到台前,参与村级事务管理。“还挺兴奋的!平时都看老婆忙上忙下、忙里忙外,现在,自己也能为村里尽一份力!”何志伟笑着说道。

纾民困、解民忧,留稳“返乡人”。“返乡人”是走好乡村共富路的有益补充,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。村民代表谌长楼了解到村上打算建造“1961年中央调查组马渡调查史实陈列馆”,劝说儿子谌勇回乡支持家乡事业,谌勇回村后,就立即投入到陈列馆的内饰设计中。“有了想法就去做,我相信自己能在家乡闯出一条路来。”谌勇说。村民代表黄满岩意识到村上一直没有多余的资金安装路灯,群众平时夜间只能摸黑出行,存在安全隐患,主动联系在外乡贤王鸿开,通过多方努力,王鸿开捐赠了350盏路灯。如今每到夜幕降临,乡亲们在路灯下或围坐聊天,或散步运动,方便又惬意。“以前我们村的路一到晚上就黑漆漆的,得带手电筒才能出门,很不方便。现在装了路灯,晚上干事方便多啦,给咱们的热心乡贤点赞!”村民们露出满脸幸福的笑容。

汇民情、赢民心,育强“说书人”。“说书人”是走好乡村共富路的新鲜血液,然而,缺少本土讲解员一直是马渡村的“软肋”,能讲好红色故事的讲解员更是奇缺。对此,一是结合村民代表联系服务群众,挖掘重用熟悉马渡故事、能说会道的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,形成马渡特色;二是通过熟读资料、实地走访、深入了解、模拟讲解等方式,不断探索学习,将村民代表培育成红色宣传员,马渡乡贤、湘潭大学党委副书记廖永安建议道:“希望马渡村能充分利用好‘马渡调查报告’这个红色资源,从培养好革命故事的‘讲解员’出发,着力打造一支‘宣传队’和‘实干者’。”;三是坚持“红色旅游”与“红色教育”双轮驱动,以挖掘红色文化为契机,整合“马渡调查报告”红色资源,打造“历史曾经在这里转弯”红色旅游路线,不断释放红色效应,让红色精神历久弥新,让“说书人”在广袤田野上有更多用武之地。

“瓶颈变‘杠杆’,劣势变优势,立足本村特色人文“灵魂”,让马渡村成为‘看得见山,望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’的地方。”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说。

责任编辑:新闻编辑组1
[打印] [收藏] [纠错] [关闭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