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化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情况的调查
作者:安化县政协办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6-08     信息来源: 未知来源     浏览数: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安化政协调查组

        根据市政协2010年工作安排,县政协成立了专门调查组,于4月至5月,对安化加快食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。对马路、东坪、江南等八个乡镇,白沙溪茶厂、山山食品、怡清源茶业、国津茶业等21家企业进行了重点调查,并对福建安溪县、湖南临武县食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。调查表明,安化食品工业有了成长性发展,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较为突出,安化食品工业走出一条把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品牌优势的发展路子,是实施县委“3+2”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,是实现强农富民的战略选择。
        一、安化食品工业有了成长性发展
        近几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的目标,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,着力培育一批市场竞争力强、发展潜力大、经济效益显著的特色食品加工业,初步形成了茶叶加工为龙头,集水果加工、油料加工、屠宰加工、旱粮加工、薯业加工、炒货加工和山野菜加工等为辅助的工业体系,食品工业有了成长性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企业效益增加。据调查统计,至2010年,全县共发展食品加工企业288家,其中规模工业17家。食品加工业总资产达44276万元,工业总产值64872万元,较2005年的6914万元、9782万元,分别增长540%和563%。全县食品加工业实现税收1372万元,较2005年的617万元,增长122%;实现利润6485万元,较2005年的693万元,增长835%。特别是2007年以来,茶叶加工是发展较快的时期。至2010年,茶叶加工企业49家,较2005年的18家,增长172%,其中规模工业14家。实现税收1011万元,较2005年的194万元,增长421%,占食品工业税收总额的74%;实现利润5255万元,较2005年的328万元,增长1500%,占食品工业利润的81%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至2009年,全县茶叶总产量为15000吨,其中安化黑茶13000吨,绿茶1700吨,红茶300吨,产值3.8亿元,涉及茶叶产值达6亿元。    
        资金投入增多。一是招商引资较多。2007年来,共引进资本45000万元,创办各类食品工业企业91家,其中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有怡清源茶业、白沙溪茶厂。二是政府投入较多。2008年来,县政府从各涉农部门每年捆绑资金1800万元,重点扶持良种化、标准化茶叶基地和企业技改等项目,并对发展茶园基地取得实效的乡镇,给予了一定工作经费的奖励。据有关部门统计,近年来新建茶园1.62万亩,改造低产茶园3.32万亩,累计茶园面积达12.5万亩。
        品牌建设见效。近年来,县委、县政府将做大茶产业作为“3+2”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强力推进,成立了县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,组建了县茶业协会,多次组织企业参加了各种国际茶业博览会,“安化黑茶”证明商标被评为湖南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申请注册了“安化茶、安化黑茶、安化千两茶”3个集体(证明)商标,以及“天尖、贡尖、生尖、茯砖、黑砖、花砖、花卷”7个保护商标,成为国家级安化黑茶标准化示范区。在2009年中国(上海)国际茶业博览会上,安化有2个茶样获特别金奖,7个获金奖,3个获银奖。在柑橘品牌建设中阿香果品属于中国著名品牌,碧源果业省内驰名,水井巷炒货、山樟牌红薯食品、安化脆笋、黑大汉腊肉等品牌也有较高的知名度。 
        质量标准提高。全县食品加工企业累计投入技改资金2800万元,其中以茶叶企业较为突出。2008年申请食品工业专利13件,2009年申请食品工业专利66件。目前,有72家企业获得81张QS认证,其中茶叶42张。湖南省地方标准《安化千两茶》2008年发布实施。安化千两茶制作技艺申遗成功后,先后制定颁发了《安化黑茶》、《安化茶栽培技术规范》、《安化黑茶生产加工技术规范》、《安化千两茶标准》、《安化黑毛茶标准》等生产标准。《安化黑砖茶生产质量标准》、《安化花砖茶生产质量标准》即将发布实施。
        体制创新较快。改革开放以来,重点发展农业合作社、“公司加农户”、股份合作等模式,加快了体制创新。如阿香果品、马路茶厂、高马二溪茶业等农业合作社模式,宏辉食品厂、都园菇业等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模式,山山食品有限公司、县油脂厂改制重组后的股份合作模式等,食品工业的活力明显增强。
        文化建设加强。通过重建茶马古道、修复洞市老街、恢复黄沙坪古茶市等旅游基础工程建设,参加了中国黑茶投资公司的“中国黑茶新春寻根之旅”活动,《诗刊》杂志社组织国内著名诗人深入茶马古道,开展“中国诗歌万里行——走进黑茶之乡”活动,成功举办中国湖南(益阳)首届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,中央电视7台来安化拍摄《黑茶的前世今生》专题片,促进了黑茶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。2008年来,先后有日本、韩国、俄罗斯、捷克、澳门、台湾等地茶商和游客来安化,“走茶马古道,品安化黑茶”,接待游客8万人次,黑茶文化旅游收入2000万元以上,实现了黑茶经济与旅游经济的双赢。
        二、制约安化食品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困难
        安化食品工业虽然取得了成长性发展,但存在很多亟需解决的问题。从统计数据来看,全县2009年农牧渔业总产值300807万元,农产品加工值64872万元,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为0.22:1,远低于发达国家3:1的比例,也远远落后于全国0.6:1的水平。
        (一)思想观念陈旧,束缚了企业发展。一是小富即安,不思做强做大,在食品加工企业中尤其突出。二是目光短浅,见利跟风。近年来黑茶市场回暖,一见茶叶加工有利可图,便闻风而动。三是企业生产经营不规范。个别企业诚信、守法意识不强,特别是用外地茶加工生产安化黑茶出售,严重影响安化黑茶信誉。四是产业发展缺乏连续性。一块茶园,刚刚搞过山地开发,栽上板栗,又种楠竹,又退耕还林栽杉树,再栽杨树,就是为了上边几块钱补助,安化茶园就这样折腾了。
        (二)缺少龙头带动,阻碍了企业发展。在食品加工业中,县内仅有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没有一家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,规模小、产量少、效益低的问题非常突出。如名优绿茶加工企业有10家,各企业年产量均在1.5吨以下。安化松针是省级名牌,常年产量在0.5吨以下,没有规模,更谈不上效益。
        (三)基地建设滞后,制约了企业发展。安化茶叶、柑桔、油茶林、水果、黄豆等生产基地严重滞后。据调查,现有茶叶加工企业49家,生产基地80个,总面积只有14968亩。由于基地建设跟不上,茶叶只能从外地进口。湖南阿香果品有限公司由于基地跟不上,每年不得不从石门等地购进柑橘近两万吨。
        (四)营销网络不健全,局限了企业发展。一方面,县内营销网络不健全。如茶叶(比如黑毛茶)一般是企业主到农户和厂家收购,县内没有茶叶专业市场,乡镇也没有茶叶集散地。黄沙坪古茶市成为了销成品茶的场所。另一方面,县外营销网络不健全,市场开拓不够。
        (五)质监体系不完善,影响了企业发展。在农业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加强标准化生产存在差距,无公害农产品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不够扎实,农资市场监管不太严格,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不太认真。大多食品工业企业属家庭作坊式企业,布局分散,缺乏食品安全保障的必备条件,有的企业连起码的卫生标准都达不到要求。
        (六)融资渠道不畅,限制了企业发展。据调查,食品加工企业大都存在流动资金紧缺现象。如湖南宴香油脂厂企业改制后,因无资产抵押,难在金融机构融资,仅靠职工集股经营,难以做大做强。安化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其资产是租赁经营,难以在金融机构抵押融资。许多食品加工企业(如高马二溪茶业有限公司)靠民间资本集合进行固定投资,企业建成后,就缺流动资金,无法正常生产。
        三、加快安化食品工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
        (一)坚持农业富民的理念。加快食品工业发展,尤其是加快茶产业发展,是一件藏富于民的大好事,是实现“3+2”战略目标的关键性举措,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发展战略。建议安化围绕以茶叶为重点的安化特色农业,制订食品工业科学发展规划,按照“科学规划,合理布局,突出重点,打造品牌”的原则,以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,促进现代农业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安化黑茶具有长久生命力,建议县财政逐年增加以茶产业为重点的扶持资金,整合扶贫、移民、工赈、国土、农业等相关政策性资金,重点扶持种苗基地、龙头企业(如茶园基地、技改、品牌推介)、市场建设、人才培训等,创新食品工业发展扶持机制。
        同时,建议积极向上争取政策、项目、资金支持。使安化黑茶像西湖龙井、安溪铁观音一样,在中国和国际上成为叫得响的品牌和产业。
        (二)培育壮大龙头企业。建议以茶叶加工为重点,鼓励食品企业做强。要改变安化黑茶散、小、乱的状况,特别要选择规模大、技术水平高、附加值高、外向度高的企业,采取联营、联合、重组、兼并等多种形式,做大做强龙头企业。使龙头企业与广大小企业之间结成风险共担、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。
        建议从市场需求出发,充分发挥资源优势,招商引资做大企业。依托现有食品工业基础,选择小水果加工、红薯加工、油料加工、山野菜加工、木瓜加工等有一定基础的特色食品加工企业,通过招商引资和产学研结合,逐步形成企业“外接市场、内连基地、带动农户”的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模式,促进食品工业和农村经济协调发展。
        建议政府出台《安化县食品加工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和扶持奖励办法》。从资金、税收、信贷、技改、用地、用电、用水等方面扶持发展,形成一批既相互竞争,又相互促进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、辐射范围广、市场竞争力强的专业化食品加工企业集团。
        (三)突出知名品牌创建。建议鼓励企业创建知名品牌。对入选企业给予表彰,并优先推荐参加省和国家名牌评选;对获得国家名牌和“中国驰名商标”的企业,给予一次性奖励。
        建议企业加大品牌宣传力度。通过网络征集安化黑茶广告用语,使广告具有视觉、听觉冲击力。对在中央一级媒体做广告的生产企业,按照宣传费的1%给予补贴,最高补贴不超过50万元。
        鼓励食品企业参加各类展销活动。对政府组织企业参展的,组织者统一负担50%;对企业自主参展的进行补贴,补贴金额根据参展的规模、层次等情况而定,原则上不超过参展费的50%。
        加强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。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,在市场建设、检疫检验设施、信息网络、仓储物流等方面,建立与农产品流通相配套的各种硬件设施。近年内,合理布局1至3个集镇茶(比如黑毛茶)交易市场和水果批发市场。
        鼓励农产品流通信息社会化服务。将安化农产品生产加工信息通过网络向外发布,逐步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,开展网上交易。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、专业协会、合作组织及销售大户直接面向农民和市场开展信息服务。
        (四)强力推进技术创新。建议加强食品工业创新体系建设。瞄准国际、国内食品工业发展趋势,支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,科研院校为支撑,自主创新、集成创新、引进创新相结合的食品工业创新体系。
        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科技投入,建立产品开发创新机制。加强产学研合作,支持食品生产企业建立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。鼓励企业与国内知名院校联合创办专门人才培训。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,对食品生产企业研发并认定的单项新产品;对获得A级、AA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的产品,给予重奖。
        支持食品加工企业节能环保生产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,加快食品企业采用节能环保技术,实施清洁生产,节能减排,保护环境。
        (五)加快原材料基地建设。建议本着因地制宜,发挥优势,突出特色,相对集中,高产高效的原则,统一规划和建设一批规模化、标准化的食品工业原料基地。
        支持龙头企业向产业链前端延伸,通过联合、租赁等方式,稳定企业与原料基地的供需关系。当前,加快发展茶园、油茶林、柑桔、红薯等生产基地建设,确保优质原料供应。
        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,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,提高基地集中化程度。在稳定现行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,稳妥有序地促进土地使用权的流转,提高土地规模化、集约化的程度,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建立稳固可靠的配套基地。
        (六)加速工业园区建设。建议加速江南工业园建设,将其建成食品工业园。目前,科学制定远景规划,适当拓宽园区面积。坚持高起点,将用地、用电、用水、用工、技改、税收工作提前承诺,为企业进入创造良好的条件。注重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,逐步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格局。
        对于不便于进入园区的食品加工企业,积极落实利用5%的土地用于生产性加工场地建设的政策,争取农用地转用、新增用地指标,千方百计为其发展及时提供场地。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利用空闲土地,与食品企业合作兴办企业。
        (七)健全食品安全体系。建议推进食品标准化认证和质量安全体系建设。引导和鼓励食品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、有机食品认证、绿色食品认证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,建立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质量安全体系,推广食品行业良好作业规范。加强对农业种养殖和食品生产加工、流通和消费等重点环节全程监管及溯源体系建设,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、严格审查企业生产条件、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、严格产品出厂检验、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。
        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监管。整合现有的检测资源,形成企业自检、行业自律、部门监督抽检的检测体系。推动食品放心工程建设。建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,综合协调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,建立统一、权威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,明确宣传食品企业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。
        (八)着力延伸文化内涵。着力延伸以茶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内涵。建议每年选择合适时期(并逐步固定下来)举办安化黑茶文化节;申报安化“黑砖、茯砖、花砖”和“天尖、贡尖、生尖”等茶产品制作技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;开展“安化黑茶”证明商标申报国家驰名商标工作;建设安化黑茶博物馆,深入研究安化黑茶历史与文化;鼓励创办弘扬茶文化、宣传茶产业的网页和网站;鼓励和支持创作有关黑茶的影视作品;积极发展与茶产业相关的旅游业,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业一体化进程。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0年6月6日

[打印] [收藏] [纠错] [关闭]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