楚人入境考
作者:安化县政协办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3-06-08     信息来源: 未知来源     浏览数:
        战国初期,“吴起相楚悼云,南并蛮、越,取洞庭、苍梧之地。于是湖南之东部,湘、资二流域入于楚。其后复西向并吞沅、澧,曰巫中,而湖南之全部皆归于楚矣”(《后汉书?南蛮传》)。“这时湖南境内之民族,除土著之蛮夷外,外来移民者为湖北境内之荆楚民族”(《湖南人的来由》)。秦汉时期的湖南人、多是这时移入的荆楚民族的后裔。
        安化地处资水中游,资水是楚国的战略和商贸交通要道,需要有人把守。战国时期,楚国曾经大规模的向黔中郡(今常德)移民,这时可能也有楚人移居安化。移入境内的楚人与原先居住在这里的三苗、越人、濮人、巴人融合,成为上古安化先民的主体。
        资水沿岸出土的文物,为楚越融合提供了佐证。《厚土珍藏》:“先秦时期,越人一直是这里的原居民”;“楚人的政治势力大举进入资江中下游……,越文化自此开始模糊难觅”,“楚、越两方相居一处,共用墓地”,就是融合的证据。 1989-1990年,在桃江资水南岸的腰子仑,发掘春秋战国墓葬114座,出土各类文物350件。有代表楚文化的陶鬲,代表越文化的铜鼎、短剑以及各式陶器。 1988年,安化县江南镇边江村渔塘湾发掘的东周遗址,出土有陶器、石器、青铜器、铁器,其中陶器有鬲、缸、钵、豆、网坠等,大量鬲的出现证明楚文化已进入了安化一地域。
        楚人进入资水流域,这里的越文化被气魄宏大的楚文化融化了。楚文化进入前,越人尚未掌握汉字,自然也没有毛笔。楚人带来了漆器、工艺、绘画艺术、音乐舞蹈、文学哲学。楚人信鬼神,好祭祀,因而巫歌巫舞、祭歌流布相当广泛,其中许多因素至今仍有影响,成为湖湘文化和梅山文化的源头。

[打印] [收藏] [纠错] [关闭]
分享到: